在2月26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明,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变革以来,整体成效显着,商场各方反响活跃正面,企业积极申报上市,IPO排队数量增加较快。现实上,排队企业再现“堰塞湖”现象早已引起商场的重视。
据统计,现在IPO排队企业已高达752家,其间已经过证监会发审委审阅或已经过沪深交易所上市委审议的企业达266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排队企业的数量,仍是已过会或已经过审议的企业数量占比方面,科创板与创业板算计数量都占有肯定的份额。
关于IPO“堰塞湖”现象,商场其实并不生疏。2017年曾经,在证监会排队的企业就曾挨近800家,给企业发行与上市发生巨大的压力,也给商场发生巨大的压力。当时“堰塞湖”现象的发生,首要受IPO屡次暂停,商场行情低迷,以及新股发行准则存在短板等方面影响的要素。
2017年四季度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建立后,证监会进一步强化了“审阅从严”与“终身追责”的监管理念,尔后,IPO过会率直线下降,2018年IPO过会就曾下滑至56.1%,也创出10年新低。而在“审阅从严”的布景下,许多企业纷繁撤回资料,递送IPO请求文件的企业也大幅削减。排队企业数量一度下降至300家以下,IPO“堰塞湖”也得到极大程度的缓解。
IPO排队企业再现“堰塞湖”现象,个人认为首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跟着IPO过会率的上升,客观上也激发了更多企业上市的热心。过会率的上升,也不扫除某些企业抱着幸运的心思“闯关”。
其二,与科创板与创业板先后发动注册制试点工作密切相关。注册制试点布景下,科创板与创业板实施愈加容纳的上市准则,且其新股IPO以发行人的信息发表为中心。因而,在科创板与创业板上市,相对而言变得愈加“简单”了。再加上科创板与创业板均匀估值显着高于其他板块,出于逐利等方面的意图,企业更热衷于在科创板或创业板挂牌。这也是统计数据显现科创板、创业板排队企业数量较多的根本原因。
与本来IPO屡次暂停导致“堰塞湖”不同。现在的“堰塞湖”是在IPO常态化下呈现的,IPO常态化包含审阅的常态化,相关于本来只要证监会发审委的审阅,现在科创板与创业板新股上市分别由上交所与深交所上市委审阅,审阅的部队扩展了,力气强化了,按理是不应该呈现“堰塞湖”现象的。
另一方面,新股发行上市也完成了常态化。2020年沪深股市挂牌新股就挨近400家。但在新股加快上市的景象下,排队企业数量依然居高不下,这无疑需求引起高度重视。
现实上,新股商场化发行,其发行价格、节奏、规划等由商场决议,强化商场的束缚效果。沪深主板与深市中小板新股发行有23倍的发行市盈率“高压线”,也就不会呈现“三高”发行现象,但科创板与创业板则彻底不一样。
沪市主板与深市中小板新股IPO并没有实施商场化发行,这也是不争的现实。但要说科创板与创业板完成了真实意义上的商场上发行,明显也是值得商讨的。客观上,无论是科创板仍是创业板,其新股发行节奏、规划其实仍是遭到必定约束的。比方科创板与创业板新股何时发行,个中彻底在证监会的掌控之中。并且,科创板与创业板新股何时上市,客观上也是证监会说了算。
个人认为,A股商场新股实施商场化发行,就需求发挥商场的主导效果,而不是证监会在其间发挥着首要效果。只要把新股发行与上市彻底交给商场,才是商场化发行的真实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