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证券 正文

证券名片(证券从业名片)

wx头像 wx 2022-04-11 00:01:17 6
...

林园曾经提到过只投资“国家名片”证券名片,我筛选总结了一下,选了十个国家名片企业,供大家参考:

1、贵州茅台

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因而当之无愧。

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

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

唐宋以后,茅台酒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

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证券名片;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1996年,茅台酒工艺被确定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

2001年,茅台酒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级首批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国务院又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3年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茅台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3年3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调整“茅台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

2019年6月12日,茅台集团宣布6月30日前停用“国酒茅台”商标。

2019年6月29日,起正式更名为“贵州茅台”。

证券名片

上榜理由:国人心目中的国酒

2、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由云南名医曲焕章创制,由独家掌握其配方并秘密配制。

曲焕章原来是云南江川一带有名的伤科医生,后为避祸乱,游历滇南名山,求教当地的民族医生,研究当地草药,苦心钻研,改进配方,历经十载,研制出“百宝丹”,另外他还研制出虎力散、撑骨散的药方。民国五年(1916年),曲焕章将它们与白药的药方一起交给云南省政府警察厅卫生所检验,合格后颁发了证书,允许公开出售。民国六年(1917年),云南白药由纸包装改为瓷瓶包装,行销全国,销量骤增。民国十二年(1923年)后,云南政局混乱,曲焕章在此期间,钻研配方,总结临床经验,使云南白药达到了更好的药效,形成了“一药化三丹一子”,即普通百宝丹、重升百宝丹、三升百宝丹、保险子。此时百宝丹已经享誉海外,在东南亚地区十分畅销。民国二十年(1931年),曲焕章在昆明金碧路建成“曲焕章大药房”。

1955年,曲焕章的妻子缪兰英向政府献出该药的配方,之后云南白药开始在其他药厂生产。

1880年出生的曲焕章,1902年就研制出了百宝丹,那时他才年仅22岁,如此年轻的一个山村郎中是怎样研制出日后闻名天下的云南白药的呢证券名片?而那些流传于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的故事,相对于白药渊源本身来说,似乎显得更为神奇。传说有一天,曲焕章上山采药,看见两条蛇正在缠斗。过了一会儿,其中一条败退下来。这条气息奄奄的蛇游到一块草地上蠕动了起来。此时,奇迹发生了,不一会儿,蛇身上的伤口变得完好如初。曲焕章等蛇游走后,拿起那草仔细辨认,他认定这草一定有奇效。于是,综合民间传说和自己平时疗伤止血的经验,曲焕章终于创制出了百宝丹。

随着制药业的发展,不同剂型的需求日显突出。云南白药除散剂外,还开发出胶囊剂、酊剂、膏剂、气雾剂等。除此之外依病情不同,有经验的医生还会把云南白药于其他药物配伍,制成其他剂型。

1955年,曲家人将“云南白药”秘方献给了云南省政府,次年国务院保密委员会将该处方、工艺列为国家保密范围。卫生部在关于《卫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说明中明确表示,“绝密级事项其一就是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药制剂,是指由卫生部确定的中成药。如云南白药,其保密期限为长期。”

1984年8月,国家医药管理局将云南白药配方、工艺列入国家绝密。

证券名片

上榜理由:国家绝密配方

3、据考证,明朝末年,有宫廷御医,因不满朝廷暴政,携片仔癀秘方出逃流落至漳,隐居璞山岩寺削发为僧。御医出身的寺僧,依据宫廷秘方,用上等麝香、牛黄、田七、蛇胆等名贵中药材,炼制成药锭,专治热毒肿痛,内服外敷均可。当时附近百姓患疾者甚众,寺僧广为施治,无不药到病除。宫廷秘方,就此落地生根。当时片仔癀切片分服,每次一片即可退癀,因此,民间俗称“片仔癀”(“仔”为闽南方言中语气词,“癀”为热毒肿痛)。由此,片仔癀被誉为“佛门圣药”。寺僧临终前,将秘方和制作工艺传授给住持,并嘱咐,此秘方传内不传外。从此,片仔癀在寺内代代相传,秘不外泄,成为璞山岩寺的“传寺之宝”。 清末民初,因璞山岩寺香火渐渐冷落、倒塌,最后一任住持也还了俗,并在漳州东门外馨苑茶庄,继续制售片仔癀。由此,片仔癀由佛门传入民间,其独特疗效极受民间推崇,被闽南旧时风俗奉之为“镇宅之宝”,当地人拜访长辈亲戚素有送片仔癀的习惯,并随着华侨流入南洋,救人无数,赞誉如潮,在东南亚享有崇高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馨苑茶庄与同善堂等药店联合组建公私合营同善堂联合制药厂;1957年12月,同善堂联合制药厂与公私合营存恒联合神粬厂合并,改名为公私合营漳州制药厂,片仔癀为漳州市制药厂主导产品。经过片仔癀人几十年的创业,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逐渐发展壮大。1993年,以漳州市制药厂为核心企业成立漳州片仔癀集团公司。1999年12月,以漳州片仔癀集团公司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其他法人单位共同发起设立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为“片仔癀”,代码600436,成为漳州市支柱企业。

证券名片

上榜理由:国家绝密配方

4、马应龙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应龙药业”)是一家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始于公元1582年(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马应龙的创始人马金堂于河北定县(今河北定州市)开办小型眼药铺——马应龙生记药店(总店后迁往北京),创制“八宝”眼药。至清乾隆年间,马金堂的后人马应龙将“八宝眼药”定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四百多年来,马应龙品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谱写了一段“悬壶济世,妙手仁心”的传奇故事。

1919年企业南迁武汉后,马应龙生记药店又开发出其他系列产品,生产和经营迅速发展,并先后荣获当时国家农商部、铁道部等授予的国家级嘉奖,产品在东南亚华人中享有盛誉,成为中国最早向海外出口商品的四大企业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应龙生记药店成为国有独资企业——武汉第三制药厂,1993年改制为武汉马应龙药业股份公司,1995年通过国有股股权转让,由我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的中国宝安集团控股经营。2008年5月16日经2007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将公司名称“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名片

上榜理由:管住嘴巴的有很多名片,管屁股的只此一家

5、全聚德

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他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杨全仁对贩鸭之道揣摩得精细明白,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平日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多。杨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这间铺子招牌虽然醒目,但生意却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生意一蹶不振,濒临倒闭。精明的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

有了自己的铺子,该起个什么字号呢证券名片?杨全仁便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商议。这位风水先生围着店铺转了两圈,突然站定,捻着胡子说:“啊呀,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您看这店铺两边的两条小胡同,就像两根轿杆儿,将来盖起一座楼房,便如同一顶八抬大轿,前程不可限量!”风水先生眼珠一转,又说:“不过,以前这间店铺甚为倒运,晦气难除。除非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即称“全聚德”,方可冲其霉运,踏上坦途。” 风水先生一席话,说得杨全仁眉开眼笑。“全聚德”这个名称正合他的心意,一来他的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就是聚拢德行,可以标榜自己做买卖讲德行。于是他将店的名号定为“全聚德”。接着他又请来一位对书法颇有造诣的秀才--钱子龙,书写了“全聚德”三个大字,制成金字匾额挂在门楣之上。那字写得苍劲有力,浑厚醒目,为小店增色不少。

在杨全仁的精心经营下,全聚德的生意蒸蒸日上。杨全仁精明能干,他深知要想生意兴隆,就得靠好厨师、好堂头、好掌柜。他时常到各类烤鸭铺子里去转悠,探查烤鸭的秘密,寻访烤鸭的高手。当他得知专为宫廷做御膳挂炉烤鸭的金华馆内有一位姓孙的老师傅,烤鸭技术十分高超,就千方百计与其交朋友,经常一起饮酒下棋,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孙老师傅终于被杨全仁说动,在重金礼聘下来到了全聚德。

全聚德聘请了孙老师傅,等于掌握了清宫挂炉烤鸭的全部技术。孙老师傅把原来的烤炉改为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鸭的挂炉,还可以一面烤、一面向里面续鸭。经他烤出的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

全聚德能够成为有名的大饭馆,首要原因是选料实在,厨工手艺精,操作认真;店伙招待顾客热情。烤鸭是全聚德的主要经营品种,从选鸭、填喂、宰杀,到烧烤,都是一丝不苟的。

证券名片

上榜理由:中华老字号

6、同仁堂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么真本事,真正的人才还是在民间。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来这里看看?于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郎中了。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

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不知是何原因?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

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

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

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

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

说着,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康熙不觉一愣,说:“先生,这么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宫中御医那么多奇方妙药都不管事,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着说:“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

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于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

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赵桂堂笑了笑说:

“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

赵桂堂说:“我也是这么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么多的本钱,空有凌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么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么样?”

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着说:“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着哩。”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

说着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

赵桂堂看着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着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太监,把赵桂堂领进门内,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

赵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儿了。这时,只听太监说:“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

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皇上,真后悔当初自己的荒唐,怎么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果然,没过几天,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赵桂堂搬进新居开业典礼之时,怎么也没想到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慌得赵桂堂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康熙笑着说:“你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从此之后,北京城便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仁堂”大药房。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读此帖也告诉我们,人正,心正。人善,心善。定有福报。

证券名片

上榜理由:中华老字号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131085.html

标签列表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