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医疗服务业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金眼、银牙、铜骨头”。这也就是说眼科、口腔、骨科三个行业非常有“钱景”。
而从上述表述则不难看出看好的医疗股票,口腔虽然要弱于眼科看好的医疗股票,但是要强于骨科。事实上,即使稍弱眼科一筹,“钱景可期”的口腔行业依然是资本大量涌入的热门赛道。
口腔医疗:前景向好的超级赛道
口腔疾病多为常见病、高发病,2020年国内牙科服务渗透率约为24%,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并不高,但其实中国口腔医疗服务潜在的治疗需求庞大。
从近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受益于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人们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甚至部分人对口腔的关注点已经从注重健康,开始向美观过渡。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口腔健康逐渐开始具备消费品的属性,这一赛道仍处于黄金发展期。
据灼识咨询,2020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262亿美元,预计2020年至203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1%。另根据卫生统计年鉴等资料,国海证券研究人员对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得到2019年全国口腔患者就诊量约3.17亿人次,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1530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2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说口腔医疗领域前景向好,但有些投资者一直担心牙科集采的问题。
不过,国海证券的研报显示,根据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3岁、4岁、5岁、35-44岁、55-64岁、65-74岁患者牙科支出自费比例分别为76.1%、80.1%、86.3%、83.7%、85.9%、86.2%,目前全年龄段牙科支出均以自费为主。
而在今年的9月22日,国家医保局对于《关于规范种植牙材料费用,并将其治疗和服务费用纳入医保的建议》给予回复。主要明确了三个方向:1.当前政策:根据规定,各省(区、市)对眼镜、义齿、义眼等器具均不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2.未来举措:规范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指导地方将种植体纳入平台挂网范围,促进各品牌种植体价格阳光透明,挤出水分;可能耗材和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3.推动方向:有条件的地方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支付标准;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研究探索将牙科项目纳入商业保险支付范围的可行路径。
医保局的回复秉承了医保一贯“保基本”的方向,未来或挤压渠道环节探索集采。同时精简收费项目、限制公立医院自主定价项目和收费规模,可能会对公立医院的价格和量进行限制,或从量的角度利好民营机构,但从价的方向与公立联动。同时,浙商证券研究人员认为此次回复中提到的地方挂网或推动种植牙等高价耗材进入部分支付能力较强的地区的医保支付,继而提高渗透率,推动整体行业发展。
总的来看,目前口腔医疗服务的自费比例高、占用医保资源少,预计医保控费对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必过度担忧。
“银牙”产业链谁可称雄看好的医疗股票?
口腔行业整体前景可期,但是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受益自然有所不同。
其中,口腔行业的上游主要是耗材和设备生产商,主要分为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及设备。
低值耗材领域的现状是单品空间有限,但厂家众多,基本以价格竞争为主,竞争格局比较差。因此,高值耗材和设备才是口腔行业上游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而高值耗材和设备则主要集中在种植及正畸领域(这两个环节也被称为是口腔医疗的两座“金矿”),目前存在的问题则是该领域由进口品牌主导,国产替代是当下的主旋律。
具体而言,种植领域可以分为种植系统和修复材料。
种植系统厂家主要来自一些发达国家,如欧美的Straumann、Nobel、Dentsply Sirona以及韩国品牌Osstem等,国内品牌主要发力中低端市场,仅有华西医学中心CDIC和北京莱顿的BLB系统等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市占率比较低。
修复材料领域主要分为口腔修复膜和骨修复材料。前者的竞争格局较好,平安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是瑞士品牌盖氏的市占率达70%,国内的正海生物(300653.SZ)的市占率为10%,是种植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的国产品牌。骨修复材料的种类非常多,包括传统合金材料、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水凝胶等,具备活性的可再生骨修复材料正成为趋势。这一块的品牌相对较多,进口代表品牌是瑞士盖氏,国内主要有正海生物、北京意华健等公司。
正畸领域则主要分为传统托槽正畸和正在兴起的隐形正畸。
传统正畸方面同样由进口品牌主导,包括3M、美奥、Ormco、Henry Schein等。而隐形正畸目前由艾利科技旗下的隐适美品牌以较高市占率成为这一细分领域龙头,国内品牌中仅时代天使(06699.HK)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设备领域主要是口腔CBCT(锥形束CT)。与传统CT相比,该设备具有扫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和放射性低等优势,伴随种植和正畸的快速增长,CBCT的使用越来越多。2012年以前,这个领域也为国外品牌占领,但近些年以美亚光电(002690.SZ)为首的国产品牌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实现了量产。
在我国,医疗产业链中游一般以传统的各级经销商为主。但是,从美国的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牙科支持组织(DSO)开始兴起和发展,成为产业链中游不可忽视的力量。牙科支持组织(DSO)与牙科诊所签订合同,提供关键业务管理和支持,包括非临床操作,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经销商只负责设备耗材的推销和运输。DSO的创建使牙医能够在专业办公室管理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践作用。DSO为牙科诊所提供的帮助主要有:帮助诊所遵守政府规定,为诊所提供先进技术,管理保险事宜,为牙医建立专业化社区等等。
目前,中游环节在国内口腔医疗产业链的占比较低,仍是以传统的各级经销商为主,还没有专业的DSO企业。随着国内口腔医疗快速发展,以及诊所专业化程度提升,DSO企业也有望逐渐出现。
口腔赛道的下游主要是4类服务机构,包括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连锁口腔医院、个体口腔诊所,其中口腔医院和诊所的连锁化是重点。
近些年来,国内的口腔连锁正处在区域向全国过渡的时间,各家连锁企业均在跑马圈地,持续扩张之中。
据动脉网统计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口腔行业一级市场一共发生33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了50亿元人民币,创下了新高(2018年全年融资总额为39.13亿元,排第二)。其中,1亿美金以上的大额融资共有3起,6家企业在半年内获得两次及以上融资。
这些撒钱的不乏红杉中国、华兴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
资本的大量涌入除了看好这个赛道之外,或许还有着行业内在的因素。例如,口腔产业链下游属于重资产领域。因此产业链下游企业获得的融资规模可能会是决定最后行业格局的关键因素。
不过,虽然有各路资本的助力,但是下游环节至今仍没有出现全国性的巨无霸,目前做得最好的当属A股上市公司通策医疗(600763.SH).
该公司采用“区域总院+分院”模式,经过多年的开拓,目前已经多家口腔医院。
不过,即便通策医疗是龙头,其业务也依然受到了明显的地域限制,2021年上半年,浙江省内的业务贡献了超过90%的营收和近93%的利润。
龙头尚且如此,像蓝天口腔(873101.NQ)、可恩口腔(830938.NQ)、中国口腔医疗(810194.HK)等其余的下游企业更不足论了。
不过,口腔下游的集中度还是在逐渐提升的,通策医疗近年实施的省内新建中心医院+蒲公英分院和体外基金省外建设大型存济医院的扩张计划也正在加速推进。
结语
虽然2021年以来医药医疗概念股二级市场的整体表现并不优异,一些口腔医疗概念股也遭遇了深度回调,但其中不少个股依然受到了多家研究机构的青睐,被给予了“买入”评级。
接下来,本专题将以多篇文章,详细介绍口腔医疗领域的相关概念股,发掘其中的一些投资机会。
本文源自财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