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冲基金,你知道的有多少?从一些报道上我们获悉,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导致了英镑不得不脱离欧洲汇率机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也活跃着众多对冲基金的身影,当时香港特区也一度遭到对冲基金的狙击;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突飞猛进也少不了对冲基金的推动……
在一些人甚至政府眼里,对冲基金简直就是个“坏小子”,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不过,在一些对冲基金经理们看来,他们并没有“搞破坏”,因为作为投机者,他们不可能驱动市场,是市场本身存在严重失衡导致了危机。对冲基金到底是怎样运作的呢?为何有如此威力呢?执掌对冲基金的人往往对此讳莫如深。不过,《黄金屋——对冲基金顶尖交易者如何从全球市场获利》(简称《黄金屋》,)为我们揭开了一类对冲基金——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神秘面纱,本书作者采访了13家对冲基金的14位管理人,这些访谈不仅描述了他们的远见卓识,也描述了他们的特异秉性;解释了他们何以能够从纽约、伦敦的一间间斗室中赚取难以计数的巨额财富。就像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加文·戴维斯说的那样:“这是一本关于全球市场上最珍稀'物种’的奇书——这个物种能够一直赚、赚、赚,哪怕是在艰难的行情下。”
从失衡中赚钱
有人把对冲基金比作是狼。他们的确有很鲜明的猎食者的特征。在投资者追求绝对回报的压力下,对冲基金时刻监察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市场,包括利率、商品、股票和地产等等,在这所有类别的资产中只要出现无效、偏离、失衡,对冲基金就会立即去追逐,“群狼”围击难免会加大市场的波动。不过,最终的结果反而是无效、偏离、失衡现象的消失。
回顾一下对冲基金的“辉煌战绩”可能让很多国家的政府官员不爽。像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的尼克松总统就将其归罪于“对美元发动全面战争”的投机者;1992年让索罗斯一战成名的英镑危机让英国国库损失了30多亿英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诸国遭受重创,但对冲基金大赚其钱,仅老虎基金当时就通过货币、商品以及股票市场赚了70亿美元,马来西亚政府愤而建立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关闭了热钱流向马来西亚经济的大门。
在《黄金屋》中,一些当时参与这些战役的对冲基金经理则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自身的政策出现问题。像在英镑危机中,不是索罗斯一个人在战斗,包括高盛等投行的自营部门都参与其中,因为这些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们发现,英镑被过度高估,而这是难以持续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源头则是美元由贬值转为升值,而东南亚国家应为采取的是盯着美元的汇率政策,因此,他们的货币不得不升值,从而挫伤了竞争力。而不幸的是,他们又有大量不匹配的负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黄金屋》一书的内容主要是作者2005年与一些对冲基金经理的访谈,但他们几乎也都预见到了危机会很快再度爆发,而且不少人通过做空与美国住房市场相关的投资品在2007年大赚了一笔,虽然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肆虐之下,金融、商品、地产市场无一幸免,但仍有个别对冲基金获得近50%的收益,平均来看,今年前8个月,对冲基金的平均亏损也不到5%。
在全球搜寻机会
《黄金屋》作者访谈的对象都属于采取全球宏观策略的基金经理,他们一直关注所有资产类别和所有金融产品的无效性,从不自我设限,不过,各有所长。
像猎鹰管理公司的吉姆·莱特勒先在银行家信托公司做一些小币种的货币交换,成立自己的基金公司后他开始涉猎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外汇、商品、房地产以及一些绝对收益产品。在股票方面,他关注的是全球范围内哪些国家的股票存在低估现象,2005年时他很看好印度,印度大规模发展外包服务行业令他印象深刻;他还看好能源行业。在过去两年中,他的这一视点令其收益颇丰。
而有新兴市场专家之美誉的Everest资本公司的马尔科·德米特里耶维奇则特别关注全球市场的股票、债券交易机会,他在1995年的拉丁美洲债券上进行了“绝妙”的投资,1999年他重返俄罗斯市场、又介入巴西市场,近几年他还投资了中国的股票以及和中国相关的公司股票,都获得了很可观的收益。
《黄金屋》的作者还采访了这两年在中国一度非常受追捧的吉姆·罗杰斯。他曾和索罗斯合作创立量子基金,在10年之内赚了4200%。罗杰斯为中国的投资者所熟悉主要是源于他对商品市场的前瞻性看法。而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就开始看好商品市场,并在1998年创立了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该指数自创立以来已经上升超过2倍(书中指的是截至2005年年底),是世界上业绩最佳的指数之一。不过,尽管罗杰斯非常看好商品,他的投资也不局限于商品,他在超过30个国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投资,多头与空头兼具。
精彩观点
1.如何评价央行官员?
中央银行官员几乎总是错的。他们是官僚主义者。看看格林斯潘,他是官僚主义者,他做的每件事都失败了,那就是他一直尽力为政府工作的原因。看看他的职业生涯,以及他作为一个中央银行官员的历史——可以说是一团糟。 ——吉姆·罗杰斯
现在可能有一个非常大的政策失误正在酝酿,与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错误不同。现在引发一个真实政策问题的所有因素都存在,尤其是一个学术化的中央银行存在。欧洲中央银行的官员给我的印象是,就像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大学教授。……欧元区现在能胡乱应付过去,很大程度上是多亏了美国的糟糕,如果不是美元陷入困境,欧元也就不会显得这么好。
——德怀特·安德森
2.如何评价中国的投资机会?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信任度与理由让我们相信应该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但我们在中国做了大量研究、花了大量时间,因为它对中国以外的世界有影响。我现在担心中国的发展放慢,因此,我们的头寸也在变小,因为很明显,日本的经济增长一部分得益于中国。 ——德怀特·安德森
中国拥有许多不同的区域和部门,每一个都有他们自己的动力和故事……我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即将进入硬着陆。与此同时,即使中国的经济急剧地放慢增长,休闲和旅游业也不会出现硬着陆。因为有如此多的人已经进入了有足够多的可支配收入去度假旅游的阶段……直接投资中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通常更容易找到那些受惠于中国经济的传奇公司,如YumBrands(肯德基和必胜客的合伙人)和欧洲奢侈品公司。投资于那些公司,是表达我们看好中国人的可支配收入和旅游业观点的一种方式。
——马尔科·德米特里耶维奇
我购买了许多泰国地产商的股票,也持有许多印度、中国香港和韩国的证券资产,但我不愿做多中国的股票……我真的相信中国目前做得非常出色,所以我正对那些与中国做生意的人加大投资,这也算间接投资中国吧……未来10年,亚洲面临的一个威胁就是石油价格保持高位;另一个风险就是金融全球化不但不前进反而退步了。如果全球交易量突然开始萎缩,保护主义开始抬头,我也将逃离亚洲市场。——吉姆·莱特勒
精辟言论
运用政府权力竭力挽救某件事情,但是却帮倒忙,结果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你必须切掉胳膊来治病,否则会殃及全身——最终整个人都会死去。 ——吉姆·罗杰斯
我不知道未来发生的是金融资产萧条,还是实物资产萧条,我所确信的事情是金融资产不可能延续它们现在的表现,或不可能持续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有如此多的人鲁莽投资也能获得回报。
——德怀特·安德森
市场总是存在机会,所以忘掉保本的想法。如果你的目标仅仅是保本,那你就不必再交易了。
——哈里斯
市场总有点非理性,因此也理所当然存在杂音。关键在于找出波动背后隐含的经济逻辑。如果市场已经呈现出非理性,那么通常就会存在机遇。
——安德烈斯·卓布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