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习惯有多难,这半年,王健可领教了!
今年42岁的王健住在石景山沁山水南社区,今年年初,社区请来第三方环保公司,在小区做垃圾分类讲座,设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王健听了讲座,报名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经过培训,今年3月,正式上岗。
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就设在25号楼楼下,遮阳棚下6个垃圾桶排成一排,3个是厨余垃圾垃圾桶,另外3个分别是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垃圾桶。
“垃圾是我们自己产生的,分类投放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是王健自己录制的一句话,每天早上8时,她守在6个垃圾桶旁,打开小喇叭,循环播放。
垃圾桶前还有个电子秤,为居民称重厨余垃圾,每公斤厨余垃圾可以积3分,积够20分可以兑换毛巾、卫生纸,积够40分可以兑换香皂、垃圾袋,积够80分可以兑换大容量洗衣液、洗手液。
有居民来扔厨余垃圾,王健接过垃圾袋,放在电子秤上称重,然后检查袋中的垃圾分得对不对,分错的拣出来,分别投放,然后为居民扫卡积分。
就是这样每天宣传、物质奖励,还是有居民不理解,王健也常常遭受白眼和委屈。
“弄这么花哨有什么用啊,还不是形式主义,过不了两天这个点儿就得撤!”
“分这个干吗使啊,几十年都那么混着扔,现在才说让分开,来得及吗沁人缘股票代码?”
……
王健听着,也不争辩,只是一遍又一遍解释着垃圾分类的意义。
“其实,只要大家明白垃圾分类是保护咱们自己的环境,那改变习惯也没多难。”王健说,她坚信这一点,因为自己就是个例子。
在听垃圾分类讲座之前,王健也是混着扔垃圾。当她听说,“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正在以十几、二十倍的速度增长”,震惊不已沁人缘股票代码;当听说“垃圾分类,能变废为宝”,她又很兴奋,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也有机会参与为国为民的大事。
“刚开始分类,是有点儿不习惯,可每天都想着能垃圾减量,能变废为宝,也就慢慢坚持下来了。”王健说,自己能改变,别人也能改变。
“您知道吗?垃圾分类咱起步晚了,更得加快推进,要不咱自己生产的垃圾就要影响咱自己的环境了!”
“一吨厨余垃圾能产生0.6吨到0.7吨的有机肥料,您分出一份厨余垃圾,就可能变成一份有机肥料,咱餐桌上就可能多一份有机蔬菜!”
……
坚持,终有回报。给王健白眼的居民越来越少,找王健办积分卡的居民越来越多。
“您瞅好了,玉米中间的那根芯不是厨余垃圾,因为它不可自行降解腐烂,不能和厨余垃圾一起处理”;
“不是所有电池都是有害垃圾,2007年以后,国家对1号、5号、7号电池的生产标准进行了修改,这三样电池不再释放汞等有害物质了,可以扔在其他垃圾里”;
“不是所有的塑料制品、纸张都是可回收物,比如用过的厨房纸、纸抽形式的纸巾,已经被污染了,就不能再回收了,要放在其他垃圾里”。
……
支持王健工作的居民越来越多,不少居民还提出意见建议,和王健一起推进小区垃圾分类。
有居民反映,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太少,在王健和环保公司的努力下,小区里即将增设流动积分车。
有居民反映,做饭时经常顺手就把纸和菜叶、果皮混扔了,要分开扔得准备两个垃圾桶,太麻烦,“要是有两个斗连在一起,像‘连体婴儿’似的那种垃圾桶就好了。”居民的创意又变成了现实,一批“连体”垃圾桶进了居民家……
王健的人缘越来越好。大热天,有居民给王健送冷饮;端午节,有居民给王健送粽子……王健心里暖极了。
更让王健高兴的,还是小区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大家都说这个夏天,小区里苍蝇、蚊子都少了,垃圾桶旁边的异味也淡了。”
王健相信,就算以后不再积分换礼品,大家也能主动垃圾分类,“因为,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