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点儿钱比买基金股票还伤脑筋。”一位友日前在某银行储户沟通群自嘲。这位储户所说的存款正是周期付息和短期存款产品——利率远高于商场平均水平,是许多储户心中的“宝贝儿”。
本年2月,周期付息产品被监管定性为不标准存款立异产品,当地法人银行展开“异地存款”也被明令制止,多家中小银行对这类存款产品进行下架、降息等调整。为了买到高息存款产品,有储户下载多款银行APP,打起“游击战”,乃至有储户想出了“旅行存款”的方法。业内人士以为,中小银行不宜再打“存款价格战”,而应回归根源、安身本地。
为得高息颇费心思
现在周期付息存款和短期存款产品尚无清晰界说。某中小银行理财司理李薇(化名)告知我国证券报记者,周期付息产品可理解为银行每个周期(如每月、每季度等)按约好的定期存款利率向储户发放利息。短期存款产品可分为1天、3天、7天等期限的存款产品。
高利率是储户喜爱这类存款的主因。李薇给我国证券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若某储户存入100万元年化利率4%的一年期存款,每3个月付一次息,本息翻滚,每个周期可分别得到1万元、1.01万元、1.02万元、1.03万元利息。一年下来,这位储户可取得利息收入4.06万元,实践年化利率4.06%。付息周期越短,实践年化利率越高。
央行此前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我国货币方针履行陈述》清晰将周期付息产品列入不标准存款立异产品,提出制止当地法人银行开办异地存款。尔后,华通银行、裕民银行等中小银行纷繁对周期付息产品进行限额、下架、降息等调整,还有银行的存款产品不对异地客户出售。
储户为购买高息存款产品颇费心思。储户张杰想出“旅行存款”的方法:在旅行途中,购买当地银行的高息存款产品;储户陈丽则打起“游击战”,下载20余家银行的APP,每天调查抢手存款产品出售状况,乃至清晨起床操作。
高息揽储成无法之举
一边是费尽心机的储户,一边是高息揽储带来的运营压力,这让中小银行犯了难。
某民营银行人士张雅(化名)说,高息存款产品是中小银行重要的运营利器。
华北某城商行部门司理赵军(化名)说,高息揽储是一些中小银行的无法之举。部分银行高息揽储和高息借款并行,为了应对流动性危险,只能拼命用高息拉存款。
但是,靠高息拉来的存款“忠诚度”有限,一旦有利率更高的存款产品呈现,储户便会“另寻新欢”。这也是张雅的一大烦恼,因为银行借款往往为长时间发放,存款流动性不能太大。
我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讨所银行研讨室主任李广子表明,高息揽储会增大银行负债本钱,并或许向财物端传导,然后拉升借款资金价格,进步实体经济融资本钱。为掩盖存款本钱,银行需求寻觅危险较高的高收益项目,运营危险有所提高。高息揽储也对金融商场秩序带来必定影响,导致银行间竞赛加重。
上一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互联存款、异地存款等事务进行标准,一些中小银行高息揽储的运营策略难以为继。
面对生长阵痛
从大趋势看,高息存款产品会越来越少,而一些中小银行损失这一揽储“神器”后,会面对生长中的阵痛。
在赵军看来,无论是监管部门严厉束缚互联存款,仍是制止当地法人银行展开异地存款,折射出的方针目的都十分清晰——将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整个利率系统的“压舱石”。“存款不降息,借款利息也降不下来。银行存款端的压力减轻了,自然会下降客户在借款端的压力。高息存款产品削减,外表上会影响储户的利益,但从长远看,会下降实体企业融资本钱,促进企业长时间展开。”赵军称。
针对中小银行怎么度过阵痛期的问题,招联金融首席研讨员、复旦大学金融研讨院兼职研讨员董希淼主张,修订现行相关方法,为更多中小银行赶快进入同业拆借商场展开流动性办理和经过发行金融债取得低本钱资金供给便当,缓解负债来历单一等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存款利率商场化变革,施行差别化方针。在商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答应中小银行具有更具弹性的存款利率起浮空间。
此外,不少储户偏心银行存款。关于这类人群,融360大数据研讨院研讨主管殷燕敏主张,可将国债、大额存单、固收类理财产品等作为存款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