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基金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
(图片来源医疗基金:新浪微博医疗基金,截至2022/1/21医疗基金,不作投资推荐)
医疗,这个曾经跟白酒齐名的“好赛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先看一眼近一年时间,全指医药指数的走势情况医疗基金: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全指医药指数,截至2022/1/22,不作投资推荐)
投资医药or医疗的基民们,普遍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去年春节前,在那波“基金热”中,跟白酒、新能源一起勇攀高峰。
春节后,市场调整,跟大家一起挨打,回吐利润,甚至亏损。
3月,开启了第二波上涨,一直涨到7月份,仿佛一切都回来了。
但下半年,眼看着别人家的新能源一波一波地创出新高,曾经共患难的消费也有回暖迹象,但医药,却一路下坡、跌跌不休。
这周,又创出了近期的新低。
经历完“喜悲两重天”之后,回头看: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银河证券,截至2022/1/22,不作投资推荐)
不论是“医药女神”葛兰,还是“大师兄”侯昊的基金,表现都不尽人意。
买医药基金,赚钱怎么这么难?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把目光稍微拉长一点。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银河证券,截至2020/12/31,不作投资推荐)
其实前几年,主要医药指数相对沪深300跑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换句话说,医药板块,曾有着很好的赚钱效应。
医药的主动基金,像知名的葛兰、赵蓓的旗舰产品,更是做出了夸张的超额收益,甚至超过有白酒加持的消费指数。
由于历史收益不错,波动不太大,“吃药喝酒”,一度成为买基金的“财富密码”。
猜一下,如果有人在这些年一直买医药基金的话,收益会有多少?
我们以成立较早的华夏医药ETF为例,以下是两种买入方式至今的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银河证券,截至2021/12/31,不作投资推荐)
我们发现,在上述时间节点,以不同的方式买医药基的人,都获得了让人满意的报酬。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年,医药基金丰厚的回报从何而来?
或者说,大家之前看好医药行业,投资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下列整理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平安证券研究所、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招商银行研究院等研报内容)
一、刚需。所谓刚需,就是不论经济好坏、收入如何,都相对稳定的需求。
人这一辈子,吃喝不能停,食品饮料是刚需,生老病死逃不掉,医药行业也是刚需。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卫生总费用,每年都在增加。
(图表来源:国盛证券研究所,截至2021/7/5,不作投资推荐)
二、老龄化趋势。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未来将不断提高,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
(图表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截至2021/6/2,不作投资推荐)
而人上了年纪,就更容易生病,每年的卫生费用支出,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图表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截至2020/1/23,不作投资推荐)
三、人均收入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舍得在健康上花钱,人均卫生费用会持续上升。
而目前,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这项数据的潜力还非常大。
(图表来源: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截至2020/12/29,不作投资推荐)
四、产业转移,国产替代。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工程师红利。比如近些年,CXO产业就在不断向国内转移。
同时,在创新药、创新医疗设备上,也还有很大的国产化空间。
(图表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截至2021/9/1,不作投资推荐)
正是这些浅显易懂的逻辑,使不少投资者对医药板块青睐有加。但是,这个行业的专业性也非常强,投资门槛很高,想搞懂一家公司,并不容易。
相比直接下场买股票,通过有专业背景的基金经理来投资,似乎更为妥当。
在聊医药基金前,我们先简单聊聊医药行业。其实,我们常说的医药or医疗,主要由以下六个细分的子行业构成。
其一是化学制药,就是生产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也是我们对药企最普遍的理解,最知名的就是大白马恒瑞医药。
其二是生物制品,也叫生物药,指运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药品。简单来说,主要是疫苗、血液制品一类。
其三是中药,这个好理解,A股的代表公司有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等。
其四是医药商业,主要是药品的分销和零售公司,像小区附近常见的益丰药房、老百姓等。
以上四类侧重于药,是典型的“医药”行业,而下面两类,更准确的叫法是“医疗”。
其五是医疗器械,小到医用口罩、手套,大到各种仪器设备,都在此类。
其六是医疗服务,这里面既包含开牙科、眼科等专科医院的,还包括一个重要赛道CXO。
所谓CXO,就是医药的外包公司。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是个的非常复杂繁琐的活,通常,药企会把一些自己做不了或不想做的差事外包出去。
有些公司接研发单子,叫CRO;有些接生产单子,叫CMO;有些接销售单子,叫CSO。大家都叫C什么O,于是统称CXO。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医药or医疗指数有下面这些:
(图表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官网、国证指数网,截至2022/1/22,不作投资推荐)
从行业上看,权重股主要是CXO(红色)和疫苗(蓝色)公司。
常见的还有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眼科医院龙头爱尔眼科,牙科医院龙头通策医疗和生长激素龙头长春高新。
而热门的主动基金则不同,根据三季报披露的持仓,葛兰、赵蓓等明星基金经理都把仓位集中在了CXO龙头。
其中,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博腾股份更是成为标配。
(数据来源:上述基金三季报,截至2021/9/30,不作投资推荐)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基金,近期为什么走下了神坛?
一方面,是地方性集采政策的密集出台。所谓集采,就是政府出面,代替老百姓跟药企砍价。
比如前年的冠脉支架集采,均价直接从1.3万元每个砍到了700元每个,力度很大。
去年来,安徽省发光试剂集采,广东省人工晶状体集采、深圳市医疗设备集采,以及山东、四川等地的医用耗材集采陆续出台。
就在这周,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网站发布《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长春高新的拳头产品重组人生长激素被纳入名单。
于是这家被称为“东北药茅”,被众多基金经理重仓的明星公司,应声三个跌停板。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APP,截至2022/1/22,不作投资推荐)
长期看,集采会让百姓受惠,也可能使龙头企业提高集中度,但短期难免会影响企业利润和市场情绪。
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异军突起,分流走了大量资金。
2021年,新能源板块彻底爆发。不论是锂矿、锂电池、电动车,还是光伏、风电、储能,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轰轰烈烈的行情。
相关基金净值一路走高,基民们纷纷用脚投票,新能源基金成为香饽饽。举俩例子:
崔宸龙的前海开源新经济A,去年四季度规模仅有1.28亿元,今年三季度则达到63.08亿元。
赵诣的农银新能源主题,规模也从去年153.14亿涨到259.18亿。
只听新人笑,谁闻旧人哭。跷跷板效应下,作为曾经的小甜甜医药,终于也成了牛夫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较高的估值水平。
由于集采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开始减仓制药股、器械股,躲到相对安全的CXO赛道。你买,我也买,自然催高了估值水平。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2/1/22,不作投资推荐)
上面这张表,是基金经理们偏爱的CXO公司的市盈率变化。不难发现,从2018之后的两年,这些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涨幅,有的甚至翻了两三倍。
而估值高了,价格就相对贵了,一有风吹草动,容易向下回归。比如高瓴资本的减持啦,部分个股的业绩不及预期啦,都可以算作此类。
那么问题来了,医药现在跌到头了吗?
在最新出炉的基金四季报中,工银瑞信基金的赵蓓这样认为:
(图片来源:工银前沿医疗股票基金四季报,截至2022/1/22,不作投资推荐)
广发基金的吴兴武这样写道:
(图片来源:广发医疗保健股票基金四季报,截至2022/1/22,不作投资推荐)
兼听则明,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上次医药板块的大调整,一共跌了多少?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全指医药指数,截至2021/12/21,不作投资推荐)
这张表是全指医药指数的走势图,不难发现:
同样是集采利空,2018年的医药板块经历了熊市,很多医药基金也在这段时间创下了最大回撤记录。更正:中欧医疗最后一列是-35.04%。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银河证券,截至2022/1/22,不作投资推荐)
从数据上看,那次下跌程度似乎还要更大一些。
那么,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你对医药板块抱有怎样的看法呢?
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在评论区,跟大家一起讨论哦~
(免责声明:以上数据源自银河证券,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