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一开门,医药、新能源等核心资产赛道就遭遇 「爆锤」,虽然近期出现小幅反弹,但基金经理们,依然在为扭亏而奋战。
能否在 2022 年迄今实现正收益,正如笔者此前所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的 「含银量」。
类似林英睿的广发价值领先、杜洋的工银战略转型、丘栋荣的中庚价值领航,都是持有比较可观的银行股的。
只可惜,敢于持有可观银行股的主动型基金经理,依然是少数。
也正因此,笔者的基金仓位中,有比较多的银行类指数基金,借此提高银行股的行业暴露。
不过,通过指数化进行银行股投资,目前的产品各有欠缺。直到近期笔者看到中证银行 AH 价格优选指数有了跟踪的指数基金产品,才感觉眼前一亮。
银行,基本面越来越好对于像笔者这样信仰传统低估值 「价值投资」 的「老派」投资者,是很难不爱当下的银行股的。
别的不说,光是 6 倍左右的市盈率,较低的估值水平,就足够吸引人了。EarlETF 的老读者都知道,早在 2020 年年末,我就通过指数基金潜伏在银行板块了。
虽然 2021 年,银行股并无很亮眼表现,但相比沪深 300 指数的显著下跌,至少超额收益是有了。
更何况,2022 年开年的这波行情,持有银行股可以显著对冲其他板块的下跌,确保整个基金组合的抗跌性。
银行股未来能否有持续性表现银行基金?
笔者对此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低估值,从来不是上涨的必然保证。
「价值陷阱」,就是投资者担心的重要问题,担心低估值的背后,可能是业绩未来的大幅滑坡,届时低估值就将一去不复返。
2021 年银行股的表现平平,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担忧主导的,市场当时普遍对银行业绩是 「预期较差」。
不过,2021 年的业绩证明,市场的担心是多余的。
下表是中泰证券整理的银行股的整体业绩,从同比增幅来看,整个 2021 年银行股的利润增速是在不断变好的。
而利润同比增速变好的同时,背后是各项经营指标的改善。
下表是不良率。
下图是净息差。
正因此,从价值投资角度,银行股当下是有安全边际的。
至于说利润的增幅是否能够推动估值的提升,形成戴维斯双击,则主要看市场在 2022 年,对于此类资产的需求——在经历了 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连续三年对于消费、医药、周期和新能源的持续炒作之后,市场其实已经不太能够找到估值宜人的投资品类了。
这时,银行股的价值,或将进一步显现。
现有银行指数的优劣银行股,作为一个投资板块,笔者很青睐。
但是作为一个指数投资者,对于当下的银行股指数投资,其实是有遗憾的。
当下银行股投资的主流标的,自然是跟踪所有 A 股银行股表现的中证银行指数,笔者此前时不时会提及,并也持有相关的指数基金。
但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中证银行指数有一个让人 「胸闷」 的弊端——成分股中高溢价的银行 A 股太多。
是的,当下有许多的银行股同时在 A 股和港股两大市场上市,而且普遍上 H 股有更低的价格,这也意味着中证银行指数持有的,往往是偏贵的那个。
下表是中证银行指数十大成分股,可以看到有五个同时在 A 股和 H 股上市,除了目前招商银行是 A 股折价的,其余四只都是 A 股溢价,而且是两位数溢价,其中民生银行甚至是 50%+ 溢价。
正因此,投资银行股的另一个变通方式,就是跨过香江,直接投资港股。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 (930792),也正是为了这一诉求,目前也有了指数产品跟踪。
但这一指数,也有两大问题。
第一,类似汇丰银行、中银香港、恒生银行这些业务在香港乃至全球的银行股,并非具有内地银行股的低估值。
第二,H 股的内地银行股,大多是大银行,一些在中证银行指数中权重较高,同时也是分析师普遍推荐的优秀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无法通过香港银行指数覆盖。
于是乎,香港银行指数,就成了只能侧重低估值,较难兼顾成长性的银行指数。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银行基金?鱼和熊掌能兼得吗?
或者正是意识到了传统 A 股行业指数在比价上的弊端,所以中证指数公司在 2017 年就在比价重灾区的银行、证券、能源等行业推出了 AH 价格优选指数。
如果是 EarlETF 的老读者应该对这一个概念不陌生,最早是恒生指数公司基于整个 AH 股推出过类似概念的指数。
而中证指数的这个系列,其实规则很简单,以中证银行 AH 价格优选指数为例,成分股基于中证银行指数,其中的 AH 股,会根据下图的比价情况,决定是否要改持有更便宜的 H 股。
下表是这个指数的十大权重股,对比之前中证银行的十大权重股,就会发现那些两位数溢价的 A 股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便宜的 H 股。
从估值角度,对比三个指数的市盈率和股息率,很容易就能看出中证银行 AH 价格优选指数的价值。
对比中证银行,中证银行 AH 价格优选指数有着更低的市盈率,更高的股息率,显然更具投资价值。
对比 HK 银行,你会发现虽然 HK 银行的股息率更高,但市盈率也更高,这说明高股息率更多来自于香港本地银行股偏爱派息,而并非因为他们估值更低。
从这点而言,对价值投资者,显然银行 AH 股价优选指数,或是三者中让人相对更贴合需求的标的。
价值投资的回馈对于银行 AH 这样脱胎于中证银行,但以更价值投资的方式,在 AH 股中 「择低持有」 的指数,长期来看是有机会享受到价值投资的回馈的。
下表是这两个指数的走势对比,中证银行全收益指数自 2013 年 7 月 15 日发布以来到 2022 年 1 月 25 日,上涨 136.78%(年化复利 10.65%),而同期中证银行 AH 价格优选全收益指数涨幅为 165.51%(年化复利 11.47%)银行基金;中证银行 AH 价格优选指数显著跑赢纯 A 股指数,年化复合收益超额为 0.82%。
在不改变中证银行指数总体的覆盖面前提下,仅仅是善用 H 股,更坚定的价值投资,就能年化超额收益多出 0.8%,何乐而不为呢?(前期数据统计不代表后期表现,投资需谨慎)
另一个有意思的统计就是,虽然许多投资者包括主动型基金经理喜欢买个别精选的银行股,但是从市场总体表现来看,能够超期跑赢银行 AH 优选指数的银行股并不多,40 个成分股中有 28 个跑输——这意味着除非有慧眼,否则买个股跑输反而是大概率。
终于,银行 AH 指数这样一个近乎全能的银行指数,将要有 ETF 产品了。
今次是招商基金发行的招商中证银行 AH 价格优选 ETF(基金代码:517900 认购代码:517903),根据公告发行期将于 3 月 9 日截止,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
笔者是考虑未来将押注银行股的指数基金主力仓位转换至这一指数上来。
风险提示:权益基金属于高风险品种,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 本人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人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或者服务情况、听取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市场,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 「买者自负」 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