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正文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wx头像 wx 2022-03-17 03:01:26 6
...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备受关注。上游科技成果转化不足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下游科技型中小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成为科技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难点。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如何推进基础研究的持续创新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如何强化“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实现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减税降费之外,还应当如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刘忠范在今年关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提案中建议,重启升级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提升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补齐我国高科技产业创新链条中“中间试验”和“工程化”环节的短板。

刘忠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推动科技创新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兼顾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支持性政策不仅要面向科研院所、高校、大企业,还要加大对中小微科技企业帮扶力度,激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让成果转化更加顺畅。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受访者供图)

“工程化”环节缺失制约创新成果转化《21世纪》: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后一公里”。当前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打通产学研协同链条的关键点是什么?

刘忠范:目前“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已多次被写入中央文件,上游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也突破了很多核心技术,但也要同步推进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实验室里的基础研究大多属于原理性的验证,而企业往往希望拿到技术后就能尽快获得收益,这中间缺少一个规模化、工程化的环节去证明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现在经常讲的科技创新链中,0-3级的基础研究由大学和科研院所完成,7-9级的产品落地推广是由企业完成,但4-6级的“中间试验”和“工程化”却是当前的短板。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把新原理和新技术迅速应用到产品开发中,缺少这个中间环节的话,企业家接不住我们的前沿科技,而基础性研究工作也很难进一步向前走。

我自己在做的石墨烯材料研究就经历过这些情况,原本是纯粹做基础研究,虽然研究内容很好,但这些文章和专利很难对企业产生直接帮助,离产业化落地还很远。

后来成立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便着力进行“工程化”研发工作,把石墨烯材料推向规模化、产业化。不同于以往的大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学科专业单一、背景基本相同,但现在可以根据需要招聘各种人才,还能申请到来自科技部、基金委等部门的支持,很多独创性的材料已经顺利推向了市场。

因此,我认为当前的关键是强化“工程化”的环节,补齐创新链条的短板,这样才能将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落地的产品。

《21世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及“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你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上对高科技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提出建议,未来在高科技产业生态链中,应该如何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刘忠范: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是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体系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国企、央企和部分大型私企是树的主干,而千千万万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这颗大树的枝叶,“枝繁叶茂”是制定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出发点,更是增强高科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国外很多大型高科技企业,通常都引领着一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核”、众多小微企业为“壳”的科技创新产业生态。这些中小企业既是大型企业的保护壳,也担当着“专精特新”技术创新源的角色。

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也存在着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研发投入意愿和能力不足、抵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现实问题。因此,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繁荣中小企业,打造核壳结构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

重启无偿资助的创新基金

《21世纪》:为什么中小企业需要特别的资金支持?今年你的提案提出要重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这和当前有偿支持的市场化资本运作是否存在冲突?

刘忠范:做技术研发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尤其是风险大的“工程化”环节。但很多中小微科技企业的生存都成问题,只能做能够卖钱的产品。所以需要有一部分资金去无偿帮助这些企业度过最初的难关,之后才能用市场收益投入研发,让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链条更顺畅。

之所以强调“无偿基金资助”,因为这能够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勇于迈出走向产业的第一步,同时还能激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属于“临门一脚”和“雪中送炭”。

其实早在1999年,国务院就批准设立了技术创新基金。截至2014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26亿元专项资金,直接资助了4.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截至2017年6月,所资助的企业成功上市数量分别占创业板26%、中小板15%、新三板15%。

但这种行之有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目前已被终止,取而代之的是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常规的市场化支持模式。有偿支持的市场化资本运作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心理障碍”和“患得患失”, 也导致国内的中小微企业出现定位不准的问题,总觉得自己能够当“元帅”,有志于成为综合性的大企业,但这种思维方式会造成重复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而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强化自身的“杀手锏”,根据大企业分解出的需求专门供货,比如做手机,很多手机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都是小微企业,盖板、电池、散热膜、镜头各个环节都有独门绝技。现在中国很缺乏这样的企业,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扶持帮助中小企业专心把各自细分市场做精做深。

《21世纪》:未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应当如何设置?

刘忠范:重新启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应当是升级版,让中小企业家们像科学家一样自由申请竞争性的研发经费,提升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补齐我国高科技产业创新链条中“中试”、“工程化”环节的短板。

在使用范围上,“创新基金”应当无偿支持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创性技术、“一招鲜”技术等工程化技术和工艺研发工作,面向科技型、初创型中小企业,同时面向项目执行期间内注册企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鼓励和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迈出创新创业的第一步。

具体来说,“创新基金”由科技部管理,每年由中央财政投入80亿元人民币(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计算),年均资助5000-8000个技术研发项目,10年惠及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家以上。

现在正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期和科技创新落地的关键期,要想办法把创新的主动权交给人才和市场,可以进一步激发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活力。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在推动重启创新基金,如果肯在这方面下功夫,相信它带来的回报会是巨大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113156.html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