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弘毅基金:长江商报
城投控股七年投资收益108亿占净利82% 净利三连降弘毅基金开始撤退拟套现10亿
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记者沈右荣
高度依赖投资收益弘毅基金,上海国资委旗下的城投控股(600649)净利润接连下降。
2018年城投控股实现营业收入69.03亿元弘毅基金,同比增长114.69%,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大降41.53%至10.28亿。这已是城投控股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同时,公司对投资收益颇为依赖。2012年至2018年,其投资收益合计达108.45亿元,约占同期净利润的82.27%。
值得关注的是,5年前进入的公司第二大股东弘毅(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下称弘毅基金)开始撤退,其拟减持不超5%股权。
3月21日,针对净利接连下降等现象,长江商报记者向城投控股发去了采访函,未获得回复。
净利10.28亿同比降41%
净利润再次大幅下降,城投控股交出的仍是一份不太理想的成绩单。
2018年,城投控股营收增至69.03亿,同比增幅为114.69%,但净利走势与之严重背离,下降41.53%至10.28亿。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为6.58亿,同比降1.41%。其实,净利润较大幅度下降,城投控股已经延续了三年。2016年、2017年,其净利分别为20.95亿、17.59亿,同比分别降42.63%、16.05%。
城投控股前身是原水股份,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2008年,经重大资产重组并改名为城投控股,2010年再次实施资产置换,从而实现了水类业务到环境、地产和股权投资业务的战略转型。但是,近年来公司逐渐剥离环境业务。2018年,其主营业务营业收入构成中未见环保业务身影。
城投控股更名转型之后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0年,其净利8.49亿,此后至2015年,净利一路上升至36.12亿。只是从2016年开始至2018年底,连续三年下滑。
从年报数据看,截至2018年底,公司其他应收款为7.02亿,扣除计提的坏账准备1.11亿,账面价值为5.91亿。上一年,其他应收款账面价值为0.66亿,一年之间,其他应收款增长了790.49%。此外,作为房地产企业,预收账款的多寡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楼盘预收情况。截至2018年底,城投控股预收账款为37.03亿,较上年的51.01亿减少了13.98亿,降幅为27.41%。
虽然不能将经营业绩下降与股东减持相关联,但其二股东弘毅基金撤退计划已经浮出水面。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13年为引入战略投资者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城投控股的控股股东上海城投集团向弘毅基金出让2.99亿股,占总股本10%,每股转让价6元,合计转让价格为17.93亿。这一交易于2014年2月完成。5年后,弘毅基金选择退出。根据公告,弘毅基金拟减持不超过1.26亿股(占总股本5%)。以3月22日收盘价计算,弘毅基金将套现10亿。其剩下的股权市值约为8.7亿。由此可见,持股5年弘毅基金获利甚微。
2018年投资收益6.3亿占净利六成
城投控股净利润接连下降,与其投资收益减少密切相关,公司对投资收益存在较高程度依赖。
2018年,公司实现的10.28亿净利润中,投资收益为6.27亿,投资收益占比为60.99%。年报披露,2018年,城投控股完成对广州银行4.67亿元投资,对弘毅八旗基金出资0.56亿元。同时,出售光大银行1.11亿股,实现税后利润2.09亿,出售中国铁建(601186)4463万股,实现税后利润1.24亿。此外,去年上市证券分红6724万。截至去年底,城投控股持有已上市证券市值约为46.6亿。
在基金方面,城投控股旗下城鼎基金积极推动项目多渠道退出。2018年,该基金项目退出合计收回资金17.17亿,对应投资收益7.46亿元。由此,去年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达4.46亿元,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为1.49亿。
其实,转型以来,对外投资尽管未出现在其主营业务营收构成中,但投资收益于城投控股而言,重要性非同凡响。2010年,城投控股实现投资收益2.56亿,2011年飙升至7.83亿。2012年至2017年分别为14.08亿、9.54亿、14.98亿、36.91亿、12.15亿、14.52亿。2012年至2018年,其投资收益合计达108.45亿,当期净利合计数为131.82亿,投资收益占比为82.27%。
对比发现,2012年以来,其净利最高峰出现在2015年,为36.12亿,而投资收益最高峰也出现在这一年,为36.91亿,投资收益占比达102.19%。这意味着,当年除了投资,其他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在上述高达36亿投资收益中,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就达到24.8亿,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为7.02亿,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为4.21亿,三项合计36.03亿。从中可以发现,城投控股的投资风格较为稳健,属于长期投资而非短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