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正文

教育部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公示)

wx头像 wx 2022-03-12 00:31:04 6
...

北京大学获立8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

信息来源:社会科学部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近日,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名单先后公布。北大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2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最为重要的两大项目类别,无论从经费资助额度、竞争激烈性和学术影响力,都位于我国人文社科项目资助体系的顶端。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是首席专家及其团队科研实力的集中体现。

北大始终注重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并将之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今后,社会科学部将继续认真做好项目管理和服务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着力推出具有重大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和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重大成果,为北大“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立项名单(根据项目批准号顺序)

批准号

课题名称

院系

首席专家

项目类别

21&ZD097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制结构优化与改革研究

经济学院

刘怡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1&ZD172

百年变局下全球化进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国际关系学院

王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1&ZD187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残疾预防策略与应用研究

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何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1&ZD199

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法学院

王锡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1&ZD221

中国特殊教育通史

历史学系

郭卫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1&ZD251

域外藏多语种民国佛教文献群的发掘、整理与研究

哲学系(宗教学系)

王颂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1JZD032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法律规制研究

法学院

刘银良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1JZD047

《全清笔记》整理研究

中文系

廖可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立项课题简介

课题名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制结构优化与改革研究

批准号:21&ZD097

首席专家:刘怡

课题组主要成员:崔小勇、刘冲、蒋云赟、聂海峰、耿纯

教育部基金项目

首席专家简介:刘怡,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财政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财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财政部政府债务咨询专家,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顾问,北京财政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财政与税收。

课题简介:税收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与保障,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针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总结经济发展与税制结构选择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当前税制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善收入分配、数字化发展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不足,重点关注“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例”“中央税和地方税的比例”,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税种的改革,实现上述“两个比例”的优化。本课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税制结构优化与改革措施,勾勒出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税制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课题名称:百年变局下全球化进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批准号:21&ZD172

首席专家:王栋

课题组主要成员:任晓、李巍、朱锋、耿协峰、刘军红

教育部基金项目

首席专家简介:王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全球健康与发展研究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兼任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等。著有或主编《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战略领域的中美关系》,Reglobalisation: When China Meets the World Again(Routledge, 2020)等6部中英文著作,在国内外顶尖权威学术期刊和媒体发表多篇论文。2016年获提名入选“慕尼黑青年领袖”教育部基金项目;2018年获外交部优秀课题奖,并入选北京首届“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人文社科排名第一)。

课题简介:在美国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弊病丛生、日渐衰颓的当下,全球化将向何处去?中国如何通过重塑国际秩序为全球化提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的演进路径,进而导向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课题组基于当代全球化研究中的重要前沿学术进程——“新型全球化(Neo-globalization)”或“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研究,创新地阐释了“全球化的进路”这一学术概念,尝试通过中国重塑国际秩序的进程入手,提出一套理解全球化进路的分析框架和导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大传播、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对全球化进路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国际战略实践与理论的知行合一。

课题名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残疾预防策略与应用研究

批准号:21&ZD187

首席专家:何平

教育部基金项目

课题组主要成员:王琳琳、李建军、罗雅楠、王翠丽、乔庆梅

首席专家简介:何平,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卫生经济与政策。

课题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开展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残疾预防策略与应用研究,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本课题将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关注残疾发生发展全过程,明确老年残疾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发育残疾、慢病致残、精神残疾和老年综合征致残为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应用研究,构建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为一体的以人为本整合型残疾预防服务供体系,治理、筹资、人力、信息和辅助技术相结合的老年残疾预防的保障体系,以及系统化的老年残疾监测评估体系,为提高老年残疾预防服务可及性,降低老年残疾发生发展风险,促进老年残疾人群独立生活、经济自主、社会参与和生命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名称: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批准号:21&ZD199

首席专家:王锡锌

课题组主要成员:王锡锌、周民、陈洪宛、沈岿、郑春燕、戴昕

教育部基金项目

首席专家简介:王锡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评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法学》主编、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曾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挂职)。

课题简介: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迅速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反响。第一个规划期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整体框架基本成型,基础设施全面配备,主要规则陆续出台,实际运行有序展开。但与此同时,社会信用体系在理论、信息、监管、服务、救济等方面出现一系列法治化挑战和困境,因而面临国内外多方批评与质疑,各界关注焦点集中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形式、实质与程序合法性问题。本课题是国内首个由一流高校和主管部门协力开展的社会信用体系法治化研究项目,将围绕社会信用体系的法治保障机制展开分析,就社会信用理论法治化、社会信用信息法治化、信用监管法治化、信用服务法治化和信用救济法治化等五大命题,从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提出立足中国语境、针对中国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的社会信用体系法治之道,为国家社会信用立法工作和相关政策规范制定及其贯彻落实提供价值引导和智力支持。

课题名称:中国特殊教育通史

批准号:21&ZD221

首席专家:郭卫东

项目组主要成员:马建强、林齐模、张德明、季瑾、杨克瑞

教育部基金项目

首席专家简介:郭卫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和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曾主持国家清史编纂工程委托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课题简介:本课题将全史性地梳理中国特殊教育的演化脉络,建构自古至今中国特殊教育研究的史料基础、数据史实、分期模式、路线图形、学术框架,深入探讨中国人群中数量庞大的残疾群体各历史时期的受教育状况,根本溯究特殊教育演生变动的社会环境及其与各时代政经、文教、国际交往的适配关系,全面展现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特殊教育的转型流变与重大转折,进而形成系统的中国特殊教育通史。本课题为千万中国残疾人叙谱,为千年中国特殊教育撰史,当跳出特殊教育学科较为重视技术实操或现状教研的既有局限,从而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广泛的普适性。本课题具原创意义,特殊教育学科体系缺乏整体性的历史研究,本课题当进行此项从无到有的学术基础性补缺。

课题名称:域外藏多语种民国佛教文献群的发掘、整理与研究

批准号:21&ZD251

首席专家:王颂

课题组主要成员:何燕生、李雪涛、纪赟、汲喆、陈怀宇、张雪松、邵佳德、赖岳山

教育部基金项目

首席专家简介: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北大佛学》学术集刊主编等职。曾在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匈牙利罗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担任访问学者或举办讲座。研究方向为中日佛教、佛教哲学、近代佛教。

课题简介:近代中国佛教文献可分为中国大陆之内和之外所藏。对于境内所藏,学界已有诸多研究成果,而域外尚待拓荒。域外文献一方面可以弥补境内文献的不足,如一些在境内已经散佚、失传的文献,在域外有幸得以保存,有“抢救”、利用之必要教育部基金项目;另一方面可以切换研究视角,透过域外文献发现民国佛教与世界的关系。近十来年,港台及海外解密了大量档案;西方及东南亚的主要国家也逐渐将二十世纪的报刊、档案制成电子数据库;部分民间收藏也为学界所发现。便利的现代技术和图书馆信息使得研究“域外藏多语种民国佛教文献群”成为可能,它将补充、突破了既往利用本土汉语资料的局限,成为学术前沿。本研究除收集域外藏汉语文献之外,还将关注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等方面的资料,以期研究民国时代形成的各种“新型教团”,揭示民国佛教的构成群体、组织形态;研究民国佛教在社会大转型期与政治的关系;考察民国佛教与思想文化的交互影响。

课题名称: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法律规制研究

批准号:21JZD032

首席专家:刘银良

课题组主要成员:马彩虹、丛亚丽、江溯、贺剑、俞祺

教育部基金项目

首席专家简介:刘银良,北京大学理学(生物学)硕士、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与学术专长包括知识产权法、生物技术法、卫生法、科技法。

课题简介:基于现代社会的现实需求,以生物学和医学为基础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得以产生和快速发展,然而其应用也已带来广泛的技术、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如何设置相应的技术、伦理与法律规范,并探究具体的规制路径和制度构建。本课题意图以宽宏的视野,针对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实践,结合医学、伦理学和法学的基础理论和我国的具体法律制度,综合研究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法律规制和制度建设,为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制度建设提供立法、司法、行政管理等对策性建议,同时拓展和提高我国在民事、刑事、行政、卫生、医事、生物技术等法学交叉领域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水平。

项目名称:《全清笔记》整理研究

批准号:21JZD047

首席专家:廖可斌

课题组主要成员:万润保、元伟、颜建华、徐永斌、陈小林

教育部基金项目

首席专家简介: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古代戏曲小说、古典文献学。

课题简介:“笔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肇端于魏晋,繁荣于唐宋元明,至清代达到鼎盛。现在可知的清代笔记书目约10000种,其中尚存世的在5000种以上。这些笔记或记历史事件,或记当代掌故,或录奇闻异事,或录日常见闻,或考订学术,或发表议论,对研究清代历史和学术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全唐五代笔记》《全宋笔记》已整理出版,《全辽金元笔记》《全明笔记》已立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本项目拟全面调查、搜集清代笔记,将约5000种尚存世的作品全部收入,汇为《全清笔记》,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分为五辑,以繁体字竖排出版,共100册左右,总字数约3000万字。每种尽可能选择比较精善的版本,加以标点和必要的校勘。每种之前撰写“提要”,介绍书名、作者生平、内容特点、版本源流、收藏情况等。同时,将收入的约5000种笔记的“提要”汇集在一起,加上对其他已知而未见存世的约5000种笔记书目的介绍,形成《全清笔记总目提要》,约200万字,配套出版。与《全唐五代笔记》等形成完整序列,完成“笔记”这种中国古代重要文体的文献整理工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教育部基金项目

数字经济智库

教育部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教育部基金项目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109522.html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