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
6月24日、25日,沪深成交萎缩至1029亿元、1072亿元。阶段性地量之后,A股是否将迎来强力反弹?笔者认为,目前沪深股市没有趋势性上涨机会。二次汇改对A股市场的利好释放,并没有改变3478点以来的调整趋势,只是延缓了跌破2481点的时间。
首先,2005年7月21日当天,人民币对美元即升值2%,随后人民币对美元单边持续升值;二次汇改不进行一次性重估升值,退出人民币汇率实际钉住美元制度,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是双向浮动,不等于人民币单边升值。
其次,2005年汇改时,国内经济正处于向上增长周期,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出现向上的拐点。二次汇改时,国内经济正处在增长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信贷的收紧、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以及去年基数高的因素,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长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预计三、四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将回到10%以内。
第三,2005年汇改时,7月21日A股流通市值8403亿元,相当于居民储蓄余额13万亿元的6.35%,居民储蓄余额是A股流通市值的16倍;而本次汇改,6月21日A股流通市值约13万亿元,相当于居民储蓄余额28万亿元的48.19%,居民储蓄余额是A股流通市值的2.08倍。显然,目前居民储蓄资金对A股市场的撬动无法和2005年相比。
最近5周,央行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净投放7160亿元。而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率居高不下,反映出资金面偏紧的状况并没有改观。面对每周6只左右的新股发行,大盘能维持在2481点之上已经很不错了。
第四,趋势性上涨或高级别反弹有两大特征:1,中、长线筹码锁定比例高;2,A股市场有可持续、清晰的热点主线。近期各类机构的仓位高低波动很频繁,反映出目前大家心态都很浮躁,中、长线筹码锁定性大幅下降。虽然战略新兴产业、区域规划依然受到大家的关注,但这两条主线的活跃度、上涨力度、持续性比以前差很多,其中绝大多数个股距离年内高点渐行渐远,而银行、地产、保险等蓝筹股上涨多为昙花一现。上述透视出A股市场抵抗性反弹的特征。
目前向上或向下突破2481~2686点下跌整理平台都缺乏足够的利好或利淡的支持。未来几周,其间各类机构将不断重复增仓、减仓,大盘还将在2481~2686点平台整理。创业板指数走势的强弱,是判断A股是否能延续盘整的关键。短期内,抵抗性反弹有技术面的支持,只是力度依然很疲弱。
汇改的市场化逻辑
尽管,美国纽约州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强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态度很强硬;尽管,上周末中国央行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令二者看起来似乎有着因果关系,我们宁愿认为这是某种巧合——是汇改5周年之后,中国政府依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而作出的汇率政策安排与市场化选择。
随之应声而落的是,6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7980,较21日的6.8275大幅走高295个基点,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但翌日,该中间价又回落至6.8102,较前日走低122个基点。这不难看出,二次汇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取代升值成为关注重点。可以佐证的是,在22日的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振幅接近央行规定3%的日浮动幅度的一半水平。另外,虽然295个基点透出短期人民币升值预期,但即期询价市场上,市场力量显示交易机构无意推高人民币。
如此表现,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央行的汇改诉求——央行希望汇改重点摒弃所谓“升值论”,令汇率水平更多地取决于市场供求,而非央行干预;欲变市场与央行之间的博弈为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但另一种可能是,由于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目前中国外汇收入与支出受到一定的行政干预,外汇市场反映的供求关系不完全充分,当前面临的升值压力也许没有反映人民币汇率的真实水平。
升值论之外,普通公众对于汇改还有两个误会:阴谋论与工具论。前者将重启汇改归于国际舆论的压力,其实不然,中国不会妥协于外界压力,只是依据国内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兼顾履行国际义务,掌握汇率改革的节奏和力度。
后者视汇率浮动为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出路;这样的理解或许有失偏颇,虽然,调节国际收支离不开汇率的杠杆作用,但汇率的升或贬并不能完全左右贸易失衡。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4日重申,人民币汇率问题并非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分工的调整结果才是关键因素。
显而易见,加大汇率浮动弹性,无疑是要增强市场的有效性,剔除汇率单边预期。不过,尽管有效市场的特征即为价格不确定,汇改后汇率浮动幅度从之前的不超过10个基点增至数百个基点,汇率变化也不会很大。以往经验显示,即使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其升幅也有限。
严格意义上,汇率制度是种长期的机制安排,但汇率政策可以作为阶段性的政策取向。就像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认为这符合我国经济地自身利益,有助于我国经济较快的实现稳定和复苏。在各国开始普遍关注后危机阶段宽松政策的退出机制问题时,我国也应避免短期政策长期化,重归市场化改革之路正当其时,最终将汇率改革还原于市场。
我们以为,当前汇率改革是要增强汇率弹性,在汇率机制形成中发挥市场作用;此过程中,汇改也并非从某种汇率制度转向另一种汇率制度,而是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也表示,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