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6年社科基金统计出炉,这些高校是真正的“社科大牛”!
来源: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软科(ID:zuihaodaxue)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9月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代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家水准,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生产力的重要指标。高校作为社科研究的主力军,其立项的多少和项目研究质量,体现其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实力。我们盘点了“双一流”建设以来(2016-2021年)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情况,帮助读者们发现高校社科基金立项的一些现状和规律。
社科研究,高校是主力
年度项目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主体部分,申报和立项数最多、覆盖面最广、资助金额最大、关注度最高,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4类,涵盖23个学科。自“双一流”建设以来,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经费累计投入约62亿元,累计资助年度项目共29,571项,其中高校立项项目共25,904项,占国家社科基金总立项数的87.60%,是五大社科研究系统(高校、社科院、党校、军队、各级党政机关)中立项总数最大的单位。
从近6年社科基金立项情况看,高校是人文社科研究的主力军,其历年立项总数占比均在85%以上,且高校的主导地位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6年的85.13%上升至今年的90.10%,充分彰显高校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川大”厚积薄发,西部高校强劲
在高校立项名单中,排名前列的均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四川大学以317个立项数排名第1,中山大学以304个立项数排名第2,中国人民大学以295个立项数排名第3,北京大学的立项数达254个,排名第4,彰显了这些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极强的学科竞争力。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立项数均位列前10。立项总数前200位的高校具体名单见下表。
被称为社科界“西部力量”的四川大学,可谓厚积薄发的学术潜力股,首轮“双一流”建设期间,四川大学历年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三,为重点建设人文社会科学,学校制定出台了《四川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为其提供制度的保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制定国家项目培育政策,即使教师申报项目后没有成功,学校依然会支持该项目的建设,并且提供高水平发展平台,每年7月,启动“国际课程周”,邀请来自耶鲁、哈佛、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的教授大咖们与教师畅谈学术前沿问题,为教师打开世界学术的窗口;一系列惠才措施的实施,为川大社科研究的腾飞创造条件。
图源:四川大学官网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暨南大学以219个立项数排名第1位,位居全国第12,西南大学位列第2,第3名的河南大学自“双一流”建设以来,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立项总数逐年增加,且位于河南省高校第1!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和上海大学立项数均在150个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一流”建设支持下,西部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实力逐渐突显,云南大学以246项的总成绩排名西部高校第2,全国排名第7。哲学社会科学是云南大学学科建设的根基和特色,其立项项目集中于民族学、政治学、边疆问题研究、国际问题研究等特色学科领域,并且这些领域在全国学术版图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还有西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分别以217、186项立项数位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第2、第7。在“双一流”首轮建设验收之际,西部高校以傲人的成绩吹响最为嘹亮的集结号。
“双非”出彩,师范“出圈”
“双非”高校中,浙江工商大学以163个立项数排名第1,湘潭大学以162个立项数紧随其后,两校仅仅相差1个立项项目!“双一流”建设以来,以浙江工商大学、湘潭大学为代表的“双非”高校坚持项目驱动、成果导向的思路,通过创新机制、改革评价、强化激励等措施,不断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实现了高水平科研成果量质齐升。
图源:浙江工商大学官方微信平台西南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立项数均位于“双非”前5,广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的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前50。在国家社科基金竞争日益广泛化和激烈化的情况下,“双非”高校书写的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纵观近6年的榜单,排名靠前的除综合类院校外,师范类高校占的比例也是非常高。北京师范大学居师范类榜首,再次证明了其师范类院校老大的地位,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位居师范类高校前2、前3,其他“双一流”师范类高校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均有不错表现,“双非”高校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表现不俗。
师范类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实力一直都属于强者,1999年以来,教育部在全国66所高校中相继设立的151所人文社科类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院所),堪称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高峰和人才高地,其中就有20所师范类高校拥有这类基地,而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强势领跑,分别以7个和6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数量位列师范类高校的前两名。
从排名前列多为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的情况来看,一方面说明这些高校确实有一定的竞争力,也从侧面体现了高校在人文社科类学科发展的不均衡,尤以理工类高校身影罕见为主,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仍需促进理工科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充分发挥作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人大”称雄重点,高校需补短板
在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重点项目含金量最大,创新型强,其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的申请体现了国家高水准的研究成果。从各大高校的立项情况来看,中国人民大学以48个项目数占据榜首,从侧面表现出其在社科研究领域的顶尖实力,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并列第2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立项数位列前5名,彰显出它们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强大力量。
除此之外,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中,加大重点项目的申报质量,提高立项率,加大对学术带头人的支持和培养力度,充分利用高效的各种科研资源,进一步提升学术竞争力和影响力,是高校需要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文中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校作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主要阵地,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而国家社科基金也是高校科学研究评价的风向标,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在该领域的建设成就。在2021年3月发布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中,重点强调“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而高校在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路上正在奋进!
[1]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http://www.nopss.gov.cn/GB/219469/index.html
[2]储著武. 国家社科基金重在发挥导向作用[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4-27(008).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